您好!欢迎来到众拍网

首页 > 主持技巧>正文

拍卖现场的“煮蛙效应”

来源: 网络   发布时间: 2017-11-09 02:06:27 点击量:

  在艺术品拍卖场上,竞价阶梯的大小常常对成交价起关键作用,拍卖师深谙此道。通常,当场上竞争踊跃时,拍卖师为了提高竞买人对成交价的预期,会适当提高加价幅度,而当拍卖师感到竞买人竞价吃力或犹豫不决时,会及时缩小加价幅度。小幅加价不仅会让竞买人感觉不到出价的压力,而且使报价间隔更为密集,从而使竞买人没有足够时间去理性思考。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,竞买人会依照惯性,毫无顾虑地一路跟拍,不知不觉便超过了心理底线。很多情况下,这种小步快跑反而容易引导出很高的成交价格。

  实际上,拍卖师的小幅加价产生了“煮蛙效应”。而艺术品市场的煮蛙效应也被运用在画廊定价策略中。代理制画廊需要投入大量出版、展览、宣传等费用去营销艺术家,快速提高画价不仅有利于他们回笼资金,也能让老客户因为藏品增值而欣喜,让代理画家因为收入增加而满意。但是,有长远眼光的画廊一定会制定严密的价格递增计划,用“一步步走楼梯”的方式,以合理的幅度逐年提高旗下艺术家的画价。在通常情况下,每年的加价在10%左右,一般不会超过20%。尽管画家和老客户迫切希望暴涨,但画廊很清楚,只有放慢节奏才能给市场接受的过程,才能稳步扩大艺术家的支撑。所以,画廊会与艺术家约定,将涨价控制在一定幅度内,不要冒进。

  正如沸水会烫跑青蛙,价格冒进必然导致不良后果。那些被画廊推广得有名气的画家,普遍试图自己控制市场。2011年被称作所有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全面急剧提价的一年,不少艺术家开始自己做经纪人出售作品,让价格直接坐上了电梯,售价以市场最高价为准,甚至高出拍卖纪录。华艺廊负责人张向东当时认为:短时间内的高幅度提价,意味着画廊此前在一级市场里能够挣到钱的方式宣告终止。果然,2012年国内画廊中亏损并勉强维持的占总量35%,盈利的只占总量的7%。从2012年起,国内画廊业在经历了长达3年多的垂直上升之后,开启了新一轮周期性下降,也是从2012年起,当代艺术在拍卖市场陷入了持续低迷。

0/250
拍卖公司QQ群 投资人QQ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