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省拍卖行业会员大会上,本人粗略的观察了一下,坐在会场上的200多位拍卖公司老总或负责人,大约10人以上年龄在50岁上下,60多人在40岁左右。为何出现这两大反差呢?
以年龄在50岁左右的人员背景分析,他们原来身份都是国有拍卖企业公司的老总,2000年国企全部改转成有限责任公司,他们的身份也随之变成民营企业的老总,既然成了民企,而且他们都是持有企业至少51%的控股权,自然坐在拍企老总的位置,一直干下来,年龄也随之增长,就常州市28家拍卖公司而言,改制过来或较早成立的10多家拍卖公司,老总年龄几乎全在50岁左右,其中三分之二的老总年龄在50岁以上,平均年龄52、53岁,而且这些老总还在亲自跑拍卖业务,亲自操作拍卖业务,有些拍卖公司还没有能接的上手的接班人,照目前状况,还得继续干下去,甚至到了退休年龄还得继续。与本人一起参加全国第五期拍卖师考试的拍企老总或负责人,就江苏的“同学”,年龄过了55岁的都还在第一线,有6位年龄超过60岁也没有退下来,年龄最大的已过了70岁还在操劳。
最近一次几位“同学”聚会时,一致感叹还找不到接班人。
拍卖,是专业性较强,受多种法律、法规约束的中介服务行业。不是参加了拍卖从业人员培训、考上了拍卖师就能熟练操作拍卖业务的。进入拍卖行业,没有一年实习,掌握不了过门环节,也练就不了疑难标的操作本领。如果要成为拍卖公司的大掌柜,那更不是一年半载就能接班的。
随着拍卖公司的增多,法院入册门槛的相对放宽,加上网络拍卖的兴起,拍卖从业和管理的难度更大,必须有后起之秀来挑大梁。从现在开始,高度重视拍卖人才的培养,一是眼睛向内,在公司现有员工队伍中挑选有培养前途的苗子,二是面向社会,招聘优秀人才,重点培养,三是引进职业经理人,赋予相应权利和职责,职权利挂钩,建立双方认可的激励机制。
总之,上了年纪的老总,一定要转变观念,转换角色,为了公司的持续、稳定发展,把后起之秀培养作为“重大标的”来抓。(作者:潘振华)
相关新闻: 第一篇 建立完整的拍卖管理制度